摘要:AI智能体作为AI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载体,正成为科技巨头竞相布局的焦点。
3月6日,Manus横空出世,瞬间引爆网络。中国Monica.im团队发布的全球首个通用AI智能体产品Manus,在GAIA基准测试(评估通用AI助手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显示其性能超越人工智能领先企业OpenAI的同层次大模型。
AI智能体:从“学习”到“执行”的跨越
AI智能体是指使用AI技术,能够自主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智能实体。如果把大模型比作一名学到很多知识、尚未进入社会实践的学生,那么AI智能体则像毕业生,能学以致用,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Manus的发布,正是AI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标志。
不同于此前各类功能相对简单的人工智能助手,Manus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数字大脑”,不再局限于单一任务,而是能够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学习、跨领域协同,真正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
在产品的演示视频中,Manus可以自主完成筛选简历、研究房产、分析股票等任务,且用户可以看到这些任务完成的全流程。
目前Manus 尚未全面开放,试用Manus需要输入邀请码。现在网友们纷纷求邀请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Manus邀请码被炒到了数万元。
AI智能体市场前景可期
AI智能体作为AI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载体,正成为科技巨头竞相布局的焦点。据悉,OpenAI正计划推出收费更高的AI智能体服务,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其中最高级别的“博士级研究智能体”月费高达2万美元(约14.5万元人民币),主要面向企业用户的高端需求,尤其是金融、医疗、制造等数据密集型行业。
同时上市公司也在通过大模型技术创新、硬件升级、算法优化与生态构建等手段,推动AI智能体从“感知与决策”向“执行与解决问题”进阶。
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AI智能体市场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8%。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AI智能体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全球AI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产AI技术的崛起不仅令人振奋,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AI智能体市场的快速扩张,Manus及其后续产品有望在更多领域创造价值,推动AI技术真正走向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