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牧场亏损!接下来该怎么办?

摘要:我国奶业正在经历近10年甚至近20年最困难、最严峻形势,牧场80%亏损。 乳企掌控了超过50%的奶源,加工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赋予了企业从适应周期转向控制周期的能力。

2023年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所涉及的养殖场场户数量同比减少24.2%,奶牛存栏同比增加6.7%。

2024年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同比增长5.1%,增速比2023年的6.8%略有放缓。

2024年5月第一周全国平均奶价为3.41元/公斤,比高峰期的奶价4.37元/公斤下降20%。

我国奶业正在经历近10年甚至近20年最困难、最严峻形势,牧场80%亏损。

乳企掌控了超过50%的奶源,加工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赋予了企业从适应周期转向控制周期的能力。

当乳企低成本收购的社会奶源带来的收益,不能够弥补喷粉和养殖板块的亏损,市场格局才有可能平衡。

集团牧场重新定义自有牧场——得奶源者亏损更多,已经开始减负。

2024年一季度牛奶增长5.1%,生鲜乳价格持续下降

农业农村部监测,5月第一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4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6%,同比下跌12.3%。全国生鲜乳价格从2021年8月达到高峰的4.37元/公斤后,已下降20%,目前已经低于成本,行业估计超过80%牧场亏损。

原奶价格持续下跌,牧场亏损的情况下,全国原奶产量依然保持增长,全国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同比增长5.1%,同比增速比2023年四季度的5.7%略有放缓。

2020年1月-2024年5月全国生鲜乳价格

80%的牧场亏损!接下来该怎么办?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社会牧场增加淘汰率,保持现金流努力活下去

2024年乳企要求牧场增加淘汰率。据了解,某牧场被建议一季度淘汰率20%-30%,每个月至少减少5%的牛群比例。牧场增加淘汰率,2023年已经比较明显,荷斯坦统计2023年全国390个高产牧场成母牛平均淘汰率27.8%,明显高于2022年25%的淘汰水平,有8.5%的牧场淘汰率大于40%。

在4月份举办的奶农俱乐部常州峰会上,不少牧场表示今年已经加大淘汰力度,力保现金流,撑过低谷期。

连云港某牧场表示,当前奶牛存栏5100头,每天产量98吨,合同内牛奶价格3.6元/公斤左右,比去年降低1元/公斤,近1/3的牛奶拒收、卖散奶,价格1-1.5元/公斤。今年以来加大淘汰力度,单产25公斤以下的奶牛全部淘汰,成母牛比例从55%下降到45%。

80%的牧场亏损!接下来该怎么办?

天津某牧场主表示,严格按照乳企要求的收奶量产奶,不卖散奶,加大淘汰率,目前成母牛单产35公斤以下的牛全部淘汰,12-14吨奶牛的后代留养,单产低于12吨的成母牛后代全部出售不再留养。荷斯坦收集的全国单产高于12吨的牧场2023年也仅160个,涉及存栏110万头,占全国总存栏17.5%,如果按照这个牧场的淘汰水平计算,全国奶牛存栏很快将所剩无几。

内蒙古某牧场主表示,为了解决现金流问题,该牧场2023年就加大了淘汰率,单产9吨以下以及后备牛体型外貌等较差的全部淘汰。2024年行情更加恶劣,牧场单产10吨以下的奶牛育肥或直接淘汰,后备牛只保留20%的核心种群。

2023年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所涉及的养殖场场户数量同比减少24.2%,奶牛存栏增加6.7%

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产量跟踪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所涉及的养殖场场户数量同比减少24.2%,涉及奶牛存栏同比增加6.7%,生鲜乳收购站涉及养殖场户户均存栏同比增加40.9%。从这组数据看出,2023年至少有24%的牧场关闭退出,但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并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这是近几年我国牧场发展特点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2023年全国Top10牧业集团奶牛存栏增长14%,牛奶产量同比增20%左右。2023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4个,涉及奶牛存栏超90万头,其中近70%为万头牧场。一边是中小社会牧场在退出,一边是大型资本化牧场在扩建增产,冰火两重天,同时存在。

集团化、规模化牧场已经成为主流,社会牧场、中小牧场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曾指出国内奶牛养殖大型化是趋势,2023年国内奶牛41%来自存栏规模大于5000头的大型、超大型规模牧场,千头以下规模的牧场存栏占比仅为17%。

荷斯坦整理相关数据显示,2023全国乳企自有牧场奶牛存栏接近250万头,占全国荷斯坦奶牛存栏40%,若加上乳企参股、控股牧业集团,乳企自控奶源比例更高,估计超过50%。我国原奶定价一般来说,乳企自有牧场定价>乳企控股牧场>社会牧场,社会牧场、中小牧场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乳企掌控了超过50%的奶源,纵向一体化发展赋予乳企转向控制周期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长全认为奶业发展的内在动因是造成当前奶业困局的关键因素。资本化超大规模养殖与传统农户有很大区别,传统农户在过剩行情中,会较快的减量淘汰以适应周期发展,但是资本化超大规模牧场更看中的是生物资产价值,在过剩周期中,调整奶牛数量、牛群结构等,所带来的生物资产价值变动的损失,可能比产品市场的损失大很多,所以,决定资本化超大规模牧场投资决策的更多是在资本资产市场,而不是产品市场。

从产业总体收益角度看,原奶供给过剩,影响的是原料奶定价,并不会影响产业总收益。刘长全认为,终端总收入扣除产业链全过程成本后的收益是产业总体收益,在乳制品销量、乳制品价格、原料奶生产与加工、流通等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业总体收益不变。当原奶供给过剩,影响的是原料奶定价,但这不会影响产业总收益,只会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收益分配。在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原奶的定价会高于成本,过剩的情况下,低于成本。

过剩格局下纵向一体化乳企的成本收益,主要是喷粉、养殖、加工三者的权衡。刘长全认为,奶牛养殖行业保持10%的毛利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我们把这个价格叫做经济价格。当原奶供应偏紧,定价高于经济价格,牧场受益,当原奶供应偏松,定价低于经济价格,牧场亏损。如果反过来,从乳企角度看,当原奶供应偏紧,乳企要支付更多的收奶成本,乳企受损,当原奶供给偏松,乳企支付的收奶价格低于经济价格,实际上乳企是受益的。

80%的牧场亏损!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然,从乳企的角度来说,喷粉的损失要考虑在内。行业估计,2023年喷粉量30万吨左右,按照每吨奶粉亏损1万计算,估计亏损30亿。但是乳企收购社会奶源2000万吨,如果奶价便宜5毛钱/公斤,增加的收益是100亿,奶价便宜1块钱/公斤,增加的收益是200亿。

当我们把喷粉、养殖、加工都考虑进去,再看过剩周期里实际乳企是盈利的,多家上市乳企2023的年报也说明了这一点。

乳企掌控了超过50%的奶源,加工纵向发展赋予了乳企从适应周期转向控制周期的能力。当前原奶过剩的情况下,行业估计需要减掉30万头成母牛才能达到平衡状态,纵向一体化乳企自有牧场不可能去减,因为原奶相对过剩对乳企是有利的,所以只能是社会奶源去淘汰产能。而在社会奶源淘汰产能的同时,从加工企业的角度来说,适当的扩大规模,让行业保持过剩格局,也就保持了对乳企的有利周期的延续,2023年乳企自有牧业集团存栏大幅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什么时候这种情况会停止?当乳企低成本收购的社会奶源带来的收益,不能够弥补喷粉和养殖板块的亏损,市场格局才有可能平衡。

牧业集团重新定义自有牧场,已经开始减负

资本化大牧业集团长期面临高成本压力,员工工资、设备采购、基建折旧等一直远高于中小私人牧场,且可调整空间非常有限,在过剩周期中,大牧业集团也不可避免的亏损,2023年上市牧业集团优然牧业、中国圣牧等乳企自控奶源牧场也全面亏损,随着过剩周期的不断延长,牧场数量越多,亏损越严重,减少存栏是必然选择。

80%的牧场亏损!接下来该怎么办?

2024年,不少牧业集团重新定义自有牧场,考虑减负,有牧业集团提出的目标是减产20%,也有牧业集团表明牛群计划减少25%。今年奶牛存栏将大幅减少,过剩周期或许因为大牧业集团的减负而加快结束。

编辑/孙权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