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由于乳品消费市场疲软,乳制品供需矛盾由阶段性奶源过剩转变为全周期奶源过剩
高端奶产业基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打造“两都五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由于乳品消费市场疲软,乳制品供需矛盾由阶段性奶源过剩转变为全周期奶源过剩,奶产业发展处于困难期。为了推进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缓解当前供需矛盾,防止奶产业出现整体性、系统性风险,银川市财政局深入养殖企业、乳品加工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部门开展调研,了解奶产业发展情况、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
产业发展情况
产值方面,奶牛养殖业作为银川市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自2020年以来,银川市奶牛养殖业高速发展,奶牛养殖数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底达到了养殖高峰,全市牛奶业产值达到41.83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64.8%;占全市牧业产值的58.7%,比2020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2.09%,比2020年提升了5.8个百分点。
规模方面,奶牛规模化养殖已初步形成。全市现有114家奶牛规模化养殖企业(其中2020年以后新增38家),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7%。其中,养殖规模在5000头以上的企业数量17家,2000—5000头以上企业数量37家,1000—2000头企业数量34家,100—1000头企业数量27家。龙头养殖企业有12家,其中,区级7家、市级5家。牧场基础配套设施、机械设备、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奶乳品质方面,全市奶乳质量达到优质农产品标准。其中,生鲜乳乳脂率4.00%,高出国家标准0.9个百分点;乳蛋白率3.20%,高出国家标准0.4个百分点;体细胞数低于20万/毫升,低于国家27.53万/毫升的标准。
生产方面,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达到9400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00公斤。
加工企业方面,银川乳制品加工初步形成了以乳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多家本地企业为基础的高端奶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8家乳品加工企业中,乳业龙头企业加工量约占全市总量的72%,7家本地乳品加工企业加工量约占全市总量的28%,初步形成了集优质奶源生产、液态奶加工、物流运输、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高端乳制品生产产业链。
鲜奶收购方面,日均生鲜乳收购量由2020年的2800吨增长到了目前的4000吨。大部分养殖户与乳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式收购合同。
面临的困境
一是企业融资困难,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由于养殖用地、基础设施等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且规模养殖场易受生鲜乳价格波动影响,养殖企业只能以赊欠或短期高息贷款形式缓解压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目前,绝大部分养殖场处于亏损状态。银行为规避风险,需要由乳业龙头企业或小额担保公司为养殖企业提供担保或提供房产抵押,三户联保才能贷款。此外,饲草料、粪污处理等养殖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加大经营压力。目前,玉米、豆粕饲料价格分别达2980元/吨和3400元/吨,较2021年分别上涨19.2%和23.1%;生化处理每立方米废水的成本为15—20元,全市奶牛场每天废水处理费至少178万元。
二是产量不断扩大,乳企产能未完全释放。奶源与乳品消费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剧,供需矛盾由产奶旺季才出现的阶段性奶源过剩转变为全周期奶源过剩。初步统计,截至9月份,今年全市奶牛存栏32.83万头,生鲜乳产量已达125万吨以上。按日均生鲜乳收购量4000吨计算,全年仅140万吨左右。本地乳品加工企业受市场销路等因素影响,实际加工产能仅占设计产能的40%。
三是产业融合链条短,全价值链还不充分。乳产品加工不够精深,深加工和精品化处理不足,主要以供应原料为主,常温液态奶占乳制品总量的95.28%,且大多数停留在初级加工状态。自有乳制品知名度较低,产品种类、销售渠道少,几乎没有高端奶产品、配方乳粉、休闲观光牧场、乳品体验店等业态;知名乳业企业牢牢占据大众牛奶市场,全市黄金奶源地的品质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行业垄断加剧,养殖企业利益难以保障。一些龙头乳品加工企业从企业融资、饲草供应、兽药使用等方面对本地养殖企业都有不同程度介入。在生鲜乳定价、产品检测等方面,龙头乳品加工企业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乳品加工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对生鲜乳限量、降价、拒收现象时有发生,养殖方利益难以保障。
政策建议
——加强市场分析,确保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一是坚持以市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分析研判全市奶产业发展面临的养殖成本上涨、鲜奶销售不畅及奶价一路下滑等问题,以市场机制调整组织生产、资源分配,引导养殖企业增强阶段性抗风险能力,确保奶业平稳渡过困难期。二是提升农业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协会的数据采集和市场分析能力,科学测算奶价和各企业生产加工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指导养殖企业合理增减奶牛存栏数量。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等方式,合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落实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及时跟踪价格执行和合同履行情况,严厉打击故意压价、随意毁约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公开透明的计价体系,健全由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提高生鲜乳购销参考价格的权威性与约束力。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统一质量标准,以质论价,公平交易,保障各方利益,促进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实施阶段性补助,防止产业大幅度波动。一是适时对市域内乳制品加工企业收购增量进行补贴,鼓励龙头企业稳定收购,多收鲜奶。对养殖场(户)给予饲草补助,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积极引导县区扩大政策性奶牛保险覆盖面,高政策性保险参保率,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探索开展生鲜乳价格保险试点,发挥县区乡村振兴基金的风险防范作用,提高奶产业风险保障水平。三是以质量安全管控和市场风险防范为核心,探索建立奶业生产、加工、消费协调发展的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生鲜乳市场动态监测和预警,适时出台阶段性扶持政策,防止因市场变化导致奶产业大起大落。四是引导社会资本向奶产业汇集,优化信贷资金供给,创新“金融+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牛劲贷”“养殖贷”“青贮贷”等金融产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瓶颈问题。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升级改造。一是农业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协会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引导企业实现装备、产品、管理升级,扩大加工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建厂,让市场充分竞争,支持本地乳企发展专精特新产品。二是加强奶牛良种繁育及推广,聚焦奶牛种业短板,加快奶牛选育技术研发,实施优质奶牛性控冻精补贴项目,推广优质奶牛性控冻精、性控胚胎。支持奶牛胚胎推广示范中心建设。三是加强多元化产品开发,依托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持续巩固高端液态奶加工能力,积极拓展巴氏鲜奶、有机奶等新产品加工链。培育乳制品加工企业,开发高端婴幼儿、中老年配方乳粉等特色产品。促进奶业一二三产融合,鼓励对学生开展乳制品科普教育,建设乳产品体验直销店。
——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业,推进重要产区种养结合。一是持续实施粮改饲政策,在优势产区大规模种植高产优质苜蓿,推广“青贮玉米+饲用小黑麦”“春小麦+饲用燕麦”等复种模式,加快完善集饲草加工、流通、配送为一体的多元化饲草保障体系,提高就近就地饲草供应保障能力,确保青贮玉米、优质苜蓿自给率稳步提升。二是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重达标排放向重全量利用转变,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建设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引进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进一步降低粪污处理成本。鼓励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等建立粪污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套粪污收贮棚及运输车辆、撒粪还田车辆等设施设备,推进养殖密集区域粪污资源化利用。
——加强品牌提升,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挖掘宁夏奶产业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平台、公益广告、展销活动等宣传宁夏、银川牛奶优势特色、产品质量,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二是组织开展大型农产品消费活动,发放牛奶消费券,加大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力度,扩大覆盖面。鼓励本地乳品品牌开展直播带货、网红销售等,借助热门茶品牌效应,开展联名销售活动。三是强化人才保障,着力培育奶牛养殖场技术管理骨干人才,加快推进银川市牛奶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