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抢跑双十一,低价和流量谁才是消费者新宠?

摘要:对于消费者而言,低价和流量只不过是平台的营销手段,最终还是在于平台能否构建价格信任,并且精准获知需求用于服务于消费者。

传统电商平台接连打出“全网最低价”旗号,并且延长价保时间。

作为电商平台的“年中大考”,今年的双十一赛道抢跑像是商家们约好,在近乎同一时间开始各大平台的广告投放。相比以往,此次不仅将预热时间提前数个星期,就连宣传也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图片1

不同以往的宣传策略,是今年的双十一会有大改变吗?

消费者往年在双十一前打开电商平台的APP,映入眼帘的就是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以及预售通知,这些信息极容易干扰消费者的消费判断能力。今年电商平台的双十一虽然以更早的时间拉开帷幕,其所强调的东西却不再是内容繁杂的促销活动,而是更简单的延长价保时间来实现“全网最低价”。按照平台的做法,消费者想要买一件商品,不再需要各个平台比对价格。选择某一平台即使买贵,价保的存在也提高了低价的可靠性。

以此看来,让消费者担忧的主要问题是这些平台的“诚信最低价”。这就要说起以往部分无良商家的“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并且平台没有进行及时管制,这就让传统电商平台的“最低价”在用户群体中失去信用。而此次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策略改变,无非是想

和消费者重建信任,构建信任的工具就是延长时间的价保。

图片2

具体做法方面,首先电商平台对以往“跨店”等繁复的优惠策略进行全面优化,“买贵必赔”成为了新的主流售卖策略。从以往价保7天的到如今30天甚至90天的价保,可以看出电商平台不断强调“最低价”这一概念,并不是一味的营销噱头。而是消费者可以在其宣传的“最低价”商品中放心挑选,而不用考虑后续涨价的问题。做到“最低价”的核心优势不言而喻,即使是几块钱的价格优势也有足够的动力驱动消费者购买商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平台做到了真实的“全网最低价”,也就是真正和消费者构建价格信任。

与此同时,低价也会带来些许问题。即使有保价的存在,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平台们之间的低价竞争。这样的做法还是会带来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前车之鉴,以往这种平台低价价格战,往往会导致供应端的恶性竞争和生产质量下降,导致消费者到手的商品在当前批次的质量与品质完全不如双十一前,因此引发诸多消费纠纷。此前便有整包的纸巾减量出售,或是某品牌电子产品的同一批次出现大规模瑕疵的问题。增产减质,这是消费者后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图片3

平台大张旗鼓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认识到单一的低价策略在目前流量至上的时代难以取得良效。如今消费分层明显,在经济下行周期,消费端的普遍现象是购买力的下降。消费者愿意选择价格实惠且符合自己需求的“刚需物品”。而符合相应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算法和投送机制,相较于传统电商“大而全”的主页推送,显然更加精准切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图片4

如今低价商品主播的火爆,正是流量平台结合线下低价渠道最好的案例。也就是说,低价商品的天然价格优势,并不只有传统电商独占。加上直播间等流量平台依据大数据的推送,足以成为刺激用户消费的有效手段。这无疑和此前提及的消费者需求相呼应,也就是低价、优选和购买的便利性。类似去年双十一李佳琦以及薇娅等主播动辄80亿甚至100亿的销售额,足以证明消费者对于流量所带来的产品选择还是相当买账,并且在部分群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趋势。

对于消费者而言,低价和流量只不过是平台的营销手段,最终还是在于平台能否构建价格信任,并且精准获知需求用于服务于消费者。

编辑/王冲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