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造车无果,小鹏顺势接盘

摘要:此次合作对于小鹏和滴滴来说,是一场双赢。但“MONA”项目前路未知,有着月销售仅39辆的比亚迪合作车型的前车之鉴,此次小鹏和滴滴的合作车型能否被市场接纳仍是未知数。

8月28日,小鹏与滴滴出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该消息一经公布,小鹏汽车港股市值在当天开盘猛涨,一度涨幅高达16%,截至8月29日12点,涨幅高达4.92%。

一场“对赌”

此次小鹏与滴滴的合作,是一场关于销量与股权的对赌。

小鹏首先发行3.25%的A类普通股,用以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也将成为小鹏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随后,小鹏也将会沿着滴滴造车的原有研发基础,推出一款价格区间在15万元的A级智能汽车作为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代号为“MONA”。

随着“MONA”正式上市,滴滴将利用自身平台和生态系统优势来推动新车型销售,而该项目的销售量也关系到滴滴未来将拥有小鹏股份的多少。

小鹏联席总裁顾宏地称,小鹏和滴滴达成了连续两年下限为10万台,上限为18万台的年销量对赌协议,如果“MONA”连续两年的最高年销量达到18万辆标准,滴滴获得的小鹏最高股权比例将提升到5%。

而这次小鹏和滴滴的合作,正式宣告滴滴持续两年的自主造车之路结束,滴滴未来将会采取合作造车路线。

滴滴“下车”新能源

事实上,滴滴造车是个无底洞。

自新能源赛道日趋火热,滴滴便多次涉足电车领域,除了和理想、比亚迪等成熟车企合作造车,滴滴也开始尝试了2C场景的独立造车之旅。

2021年,滴滴内部的造车计划“达芬奇”正式开始,由滴滴元老罗文主持。为完善研发团队,滴滴甚至以在原有工资基础上涨薪40%至50%的标准挖掘人才。

但事与愿违,滴滴的造车梦被惨淡财报数据彻底击碎,2021年亏损7.63亿,2022年亏损高达26.38亿。两年造车之路,滴滴血本无归。

随着2023年罗文的离职,“达芬奇”计划开始命运多舛。滴滴此次脱手造车,业内猜测,可能与资质问题以及盈利有关。

近两年,不少造车新势力被卡在了造车资质上。自2017年之后,再无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资质审批,“迟迟得不到回应”是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难题,滴滴也是其中一员。

此外,滴滴连年亏损、造车的重资产投入,或许也是滴滴放弃造车计划的原因。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滴滴上年同期净亏损高达162.76亿元,滴滴造车庞大的资金支出和难以看到的回馈让包括CEO程维在内的滴滴众多高层焦虑不已。

伴随着今年上半年网约车平台的一口价“大战”,滴滴深陷在优惠折扣的内卷之中,仍未从亏损泥潭走出,目前滴滴亟需资金和精力去挽救“主业”。

对于滴滴而言,造车重要但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滴滴一直想脱手这个“不盈利”的负担,但历经两年前的App下架风波,多次警告让滴滴陷入信任危机,不少企业对其仍是观望态度,而此次小鹏接盘,对于滴滴来说何尝不是雪中送炭。

一枚双赢的筹码

在滴滴造车停滞不前之际,小鹏成为了恰到好处的接盘人。

对于滴滴来说,此次合作成功甩掉了造车的重资产包袱,及时止损,不仅能及时回笼资金应对网约车行业内卷,还能用股权押注小鹏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负担转化为新的动能。

而小鹏在此次合作中同样获利匪浅,未来“MONA”或作为滴滴网约车车型之一广泛搭设小鹏XNGP系统,以更廉价的价格获得智驾跑数据,解决小鹏数据的缺失问题,进化小鹏智驾系统,同时抢占下沉市场,提升销量。

此次合作对于小鹏和滴滴来说,是一场双赢。

但“MONA”项目前路未知,有着月销售仅39辆的比亚迪合作车型的前车之鉴,此次小鹏和滴滴的合作车型能否被市场接纳仍是未知数。

编辑/司梓楠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