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5日,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文学讲习所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在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15日,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文学讲习所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在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校园文学、语文教育等相关领域进行合作,更好地为中小学文学教育和写作人才的培养服务。北大中文系主任杜晓勤及北大文学讲习所曹文轩、陈晓明、李洱、邵燕君、丛治辰、樊迎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张清华、白烨、杨早及分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吴思敬、王世龙、张泽、蒋成峰、郑强、宋国安、焦广良,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刘伟等出席签约仪式。
强强联合,打造“文学的希望工程”
北大文学讲习所成立于2020年10月,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担任所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谢冕担任顾问。讲习所以文学美育为宗旨,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两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探索创意写作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关注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分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是全国校园文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团体,会长是著名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通过开展校园文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为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发现和培养文学新苗。
此次双方签约合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学术团体与中小学校的衔接、互补。通过文学创作与文学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转变,开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新局面,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文学艺术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白烨认为,给青少年学生种下文学的种子,为当代文坛培育文学的苗子,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文学素养与思想境界,可以说是一项“文学的希望工程”。
“大学及学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很有必要”,北大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表示,期望此次合作能够将北京大学打造的文学教育和文学创作的“象牙塔”推向社会,服务广大青少年学生。
将文学教育作为共同的使命
“文学教育是我们的使命,大学应当为学生提供接受文学教育的条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创作能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大学教育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学术化,文学教育不应该被过度知识化,也不应被边缘化。此次双方合作,既是使命,也是担当。
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曹文轩教授阐述了对校园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新认识。
他指出,校园对于作家的创作风格具有非常正面的影响,校园不但给予作家理性的力量,而且酿造了作家创作所需要的冷静氛围、学府气息。作家还可以使大学里的文学研究更加立体、更加丰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文学教育即便不能培养出作家,但可以训练出合格的“写手”。北大文学讲习所的重要任务是面向大众普及文学,为青少年开设文学课,为中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在这些方面,校园文学委员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双方联手合作一定会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在吴思敬教授看来,校园文学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既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值得深入研究。此次合作能使大学从单纯的文学研究到与文学创作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未来作家的成长、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作为来自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日照市教科院院长兼日照实验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宋国安对双方的合作抱有深切的期待。他希望双方尽快研制适合中小学的文学教育课程方案,发挥文学审美能够激发师生热爱阅读与写作的内驱力,破解语文教学的症结,引领语文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