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疫情大洗牌的情况下,生鲜O2O企业若是想在变化多端的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把握经营真理,守住质量和服务,才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心。
这两年,每日优鲜的日子可真是难过。
财报显示,2021年每日优鲜总营收为69.65亿元,同比增长13.3%,总成本与运营费用为108.12亿元,同比增长39.08%。
营业利润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公司的人力和财力也在不断内耗。全职员工的数量从2021年近2000名急剧下滑到如今55名。
人力资源的消耗殆尽,其实只是每日优鲜处在困境中的冰山一角。
每日优鲜的业绩虽处于负数状态,但其投入的成本不减反增,甚至增长到了39%。这也就让每日优鲜成为市场上面的“欠债人”。
有资料显示,每日优鲜还拖欠供应商、员工的钱和腾讯的广告、服务费。
前面“前置仓”在大成本投入中“烧钱”,后期企业运营以借钱来供血。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无底洞的恶性循环!
可以感受到,每日优鲜其实已经进入到如履薄冰的状态,这种结果的产生,无疑是每日优鲜在市场策略上面产生了偏差。
看下如今的市场大环境,资本撤退、企业裁员、业务剥离的情况不断上演。
每日优鲜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情况下,还在“拼命”完成各仓位试点,不断地“烧钱”。或许是想在“王牌”前置仓这根稻草上面获得生机,赢得利润。
但数据是最直观、最真实的效果的呈现,明显每日优鲜当前选择的路,并非明智之举。若想冲上盈利线的目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生鲜O2O电商平台,每日优鲜为何会落到如此下场?
那 就要从O2O模式入手,深入了解一番。
O2O模式,指的是把线下商务与线上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将互联网作为线下交易的媒介,在线下交易中实现业务。
以前的传统生鲜电商是采用B20模式,尽管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但是存在“货”与“人”的距离依然较远,造成物流成本高、商品种类不齐全、不新鲜等问题。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有着“人”与“货”在三公里以内、品类逐渐丰富等优势的生鲜O2O在2014年应运而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随后,生鲜O2O电商平稳的发展了多年,但生鲜O2O电商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的路,充满了很多未知的不确定性。
生鲜O2O电商在开始时,很多互联网巨头也看到里面的商机,纷纷涌入,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等都在生鲜O2O领域布局。
有资料显示,自2020新冠疫情爆发后,生鲜O2O平台活跃用户人数快速增长,其中多点活跃用户人数仍然位居首位,盒马鲜生、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和大润发优鲜的活跃用户。
尽管生鲜O2O电商呈现扩张趋势,但是生鲜O2O行业在亏损,是不可否认的存在。
难道是生鲜O2O行业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就此开启落幕时代?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首先,生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刚需产品,人们对其具有强烈的依赖感,这其实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次,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会融入科技元素。O2O模式便是其中的科技产物,生鲜O2O将线上商城、网上下单、进货采购、智能配送、订单结算融为一体,快速方便的服务到消费者。最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减少出门,主动选择线上下单,直接提升了生鲜O2O企业订单量、客单价,推动了生鲜O2O的线上市场的发展。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2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预计达5601.4亿元,同比增长20.25%。
无论是自身具备刚需品、“互联网+”等硬件条件,还是疫情倒逼、发展增长等市场环境。无疑都是在证明O2O模式,是适应生鲜市场产物,只不过Ta现在在探索期中,被自身的缺点困住。
生鲜O2O自身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一是成本投入高。以每日优鲜为例,不顾自身处于负债的窘境,还要借钱投资前置仓,证明经营生鲜O2O平台需要较高的成本,同时在仓储冷链、生鲜货源等方面都需要烧钱,这也就造成这一行的毛利率较低。
二是售价不低。而且消费者对于生鲜对价格较为敏感,目前市场上面的生鲜价格都不是很低,更多人也会会选择跑远路进行采购。
三是品质难以保证。生鲜行业在供货端需要挑选优质货源,而很多供应商会未成熟采摘或是对生鲜进行处理化学处理,这在货源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就算提供了优质货源,但是必须要进行储藏和送运,难以避免货源的损坏。
因此,建议生鲜O2O企业可以采取降本增效的模式,一方面有效做好缩减开支工作,不要盲目进行市场扩张,保证自己有现金流的涌入;另一方面要企业自身要加强配送人员管理、品控服务、信息化技术管理,提高服务和品质,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O2O模式其实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企业自身。
取财有道。不要只盲目集中于“表面功夫”,品牌的“内在品质”才是必杀技。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质量是维护客户忠诚的最好保证。
在疫情大洗牌的情况下,生鲜O2O企业若是想在变化多端的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把握经营真理,守住质量和服务,才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