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高校获得一半以上国家科技三大奖

摘要:每一次重大科技的突破,都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

“十年来,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累计突破1000项。从数量上讲,过去十年里高校获得了一半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从质量上讲,高校获得了十年来60%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90%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第十五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时说。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雷朝滋介绍,科技创新成果服务民生需求,持续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例如,北京大学在全球首创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系列新方法,攻克“出生缺陷”重大生殖健康难题,为我国数百万家庭带来了孕育健康新生命的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广大科研工作者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研发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首款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并且在新冠病毒疫苗和检测产品研发方面贡献突出。中国农业大学发明的小麦耐热分子育种技术,缩短了育种周期2—3年,提高了育种效率20%,培育的小麦耐热新品种累计推广6千多万亩;培育的“农大778”等系列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千万亩,增产100多亿斤,为农民增收100多亿元,高校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次重大科技的突破,都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雷朝滋说。例如,由清华大学牵头设计,与中核集团、中国华能等央企联手打造出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于2021年成功并网发电,推动我国高温气冷堆从“样品”变为“产品”,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祝融”登陆火星、“北斗”成功组网、月球首次采样、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C919大飞机交付在即,在一系列大国工程中,高校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自觉履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编辑/李卓莲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