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全力落实“双减” 打造优质教育

摘要:2022年,柳州市进一步降低随迁子女入学门槛,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温度的教育,使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逐渐增强。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柳石路小学的学生寻访柳州工业发展辉煌历史;在鹧鸪江园艺场红色教育基地,红星小学排球队队员们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在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胜利小学的学生参与了柳州螺蛳粉主题课和景泰蓝掐丝茶杯垫体验课……刚结束的这个暑假,广西柳州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沉浸“题海”、奔波于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课本之外的知识,体验别样的成长快乐。

这一切都得益于“双减”的实施。柳州市先后14次召开全市“双减”工作部署和部门协调会议,构建起“属地为主、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从严治理,打赢校外培训主战场

“孩子的课余时间多了,他可以去学习很多自己喜欢的课程,比如跳舞、弹琴,有很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我们家长非常满意!”“双减”一年,柳州市四十六中一位学生家长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可喜的变化首先来源于柳州对校外培训的严管严控。

柳州市坚持“清理+转型+引导”,落实管理责任,推进资金监管,做好政策宣传,着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

当前,柳州市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仅有15家继续营业;出台《柳州市教育局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工作的通知》,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加校外培训治理,组建了117人校外培训监管员队伍,一同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与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管员作用。校外培训监管员按监管职责共分为3支工作组,分别为社会监督员队伍、行政执法员队伍和系统监管员队伍。

在宣传引导方面,柳州市教育局网站、柳州教育微信公众号均开设了“双减”宣传专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目前,柳州市在全国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上的学生和家长满意度分别达96.54%和96.68%。

提质增效,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

以作业做减法为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小切口,2021年,柳州明确了作业管理改革10项指导意见,分13个学科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与实施。

作业少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变得至关重要。柳州市做好课堂教学加法,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培训引导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情境塑造等方式,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避免学生“课堂跑神一分钟,课后补习一小时”。2022年,柳州市启动了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组织培训项目47个,投入经费1113.7万元,计划培训教师1.65万人次。

平淡无奇的树叶,在孩子们的巧手装点下,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落叶画,他们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印在了画上,赋予落叶新的生命。这是柳邕二小三年级学生正在制作的主题树叶贴画,一片片的树叶到了孩子们的手中,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美景。每周五的课后服务,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我校为了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每周五的课后服务都有多元化的主题。” 柳邕二小校长何志光介绍道。

从2018年起,柳州市全力抓好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该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合实际,开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项目。如今,柳州全市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已基本达到“两个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95.53%,教师参与率达93.94%。该市财政继续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市区公办小学补助计划,2021年共投入经费2113.26万元,是目前广西唯一将此经费纳入财政保障的城市。

标本兼治,打造一流的柳州教育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丰富校内课后服务,柳州“双减”坚持标本兼治,从提升教育质量上治“本”。该市盘活优质教育资源,推行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结对帮扶三种主要形式的学区制管理改革。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集团达到56个,涉及义务教育学校157所,惠及学生28.59万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从2017年的19.57%提升到49.08%。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不断缩小,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2022年,柳州市进一步降低随迁子女入学门槛,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温度的教育,使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逐渐增强。

“我从贵港来到柳州务工多年,办理了居住证,现在孩子也能就近报名上公立学校读书了。”柳州市西堤路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说,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一视同仁,随机分班;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很关心,对家长的问题也耐心解答。

为了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柳州市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时间、命题、组织、方式、成绩及学生评价等进行全面规范,切实降低考试压力,深化评价改革,一系列深化教学改革措施,让教育逐渐回归了育人本位。

编辑/黄曌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