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音乐奏响时代强音,用音乐培育时代新人。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清晨的革利乡中心学校传来轻快的歌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爱黔行支教队开启了一天的教学。从8月1日到8月14日,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该校大学生支教队在贵州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利乡中心学校开展支教,新教课程不是熟悉的语文、数学,而是从中国到全世界的各种音乐。大学生给小学生送去各种音乐课程,把美育带进大山,在大山里的孩子心中早早地播下一颗热爱艺术的种子。
艺术启蒙,用理论助力音乐梦想
在山村小学,由于包班教学、教师紧缺与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艺术类课程很难开展。可是在支教队所在的革利乡中心学校,支教队员帮助山里娃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让他们一展稚嫩的歌喉,掌握了一项乐器。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在学校里做的是一些城里孩子已不曾玩耍的游戏,歌谣、丢手绢、扔沙包……当支教队员告诉孩子要开设音乐课时,孩子十分惊喜、高兴。
“音乐设备极度匮乏,孩子将音符读作‘1234567’,不知道‘哆瑞咪发’……”支教队员牟采梅介绍,当走上讲台时,她就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之重,教会这些孩子乐理知识远比预想的困难。于是,她就从音符开始讲起,手把手地教、一对一指导,引导孩子用拍桌子的方式跟着节奏打节拍,教会如何开嗓,原本略显拘谨的课堂在一声声手掌相互敲击的声音中逐渐活跃起来。
随着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越发深入,另一位支教队员薛钧宇给孩子介绍了世界名曲和世界著名十大乐器。谈起这节音乐课的场景,薛钧宇印象深刻,“大山里的孩子对学习音乐的机会非常珍惜,城市里的孩子上兴趣班会有家长接送,在这边,有孩子为了上学甚至需要独自徒步近一小时。”
笛声悠悠,让梦想音符飞出大山
教会孩子简单的乐理知识后,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眼下乐器短缺问题。支教队拿出团队累积的费用,为每个孩子购买了竖笛。“我们在音乐书上看到过这个东西,但是我们买不到。”孩子叽叽喳喳地告诉老师。牟采梅先是为孩子介绍了竖笛的结构和原理,又手把手教授演奏操作。第一次接触竖笛,孩子有些手足无措,但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下课的时候,一些机灵的孩子已经学会用竖笛吹奏几句《小星星》。班长施怡说:“如果不是哥哥姐姐的到来,我们山里的小学,很少接触到乐器,这里也没有专业的培训班,谢谢哥哥姐姐圆了我们的音乐梦。”
山村的孩子虽然没有华丽的音乐器材,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他们也能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这些孩子能利用树叶吹出清脆而动听的曲目。“这是我的独门绝技,是爷爷教给我的,有时候在家里自己吹着玩的时候,爷爷在旁边还要唱两嗓子山歌嘞。”孩子骄傲地说。
红歌嘹亮,家国情怀厚植心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生,支教队成员自觉担负起引导孩子树立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部曲”的伟大志向理想的任务。支教队员王梦琪选取了《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强军战歌》等民歌红歌,介绍了歌曲创作背后瓦解敌人、帮助群众、鼓舞红军斗志、建设一流军队的故事。
孩子对于那段红色岁月,有了自己懵懂的理解,对于强国强军赞不绝口。有一名小男孩,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爸爸跟我讲过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简短却有力的发言,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王梦琪郑重地和孩子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岁月,也将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向幸福生活奔去,大家记得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用音乐奏响时代强音,用音乐培育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指引着大山学生,乘着乐符的翅膀,飞向诗意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