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不等于“学会”,知识付费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摘要:对这群疯狂为知识买单的消费者而言,真的从知识付费中学到知识了?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自我认知下产生的知识焦虑愈发明显,都想通过快速学习来实现自我能力和知识的提升。知识付费的兴起,让一群焦虑症、拖延症晚期、懒癌患者群体看到了希望。

图片1

知识付费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知识付费呢?顾名思义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其实,“知识付费”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毕竟知识从来不免费,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收费的。

10年间,我国知识付费行业快速发展中。2011年至2015年,是知识分享的小范围付费时期。2011年,豆丁网推出付费阅读产品;2013年,罗缉思维开始招募付费会员;2014年微博开通打赏功能、豆瓣阅读开启付费专栏;2015年微信推出赞赏功能;2017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增长率在2018年达到202%;2019年以后进入成熟阶段;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390亿元,用户规模超4.1亿人;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675亿元,用户规模近5亿,增长速度长期维持在40%以上。

知识付费是一个看着新鲜、实则到了一个相对完整发展期、仍处于蓬勃上升阶段的行业。

知识付费为何迅速发展?

“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很累”,而知识付费就是以一种“不那么累”“轻松学”的形式,把知识的精华提炼出来,节约了学习时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弥足珍贵,用户可以选择通过知识付费平台快速筛选获取有用、有趣的知识。在学习时间上比较灵活,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

学校的有限知识不能满足社会职业生涯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知识付费平台,增长知识技能,提升自我能力,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从而缓解日益增长的知识焦虑,弥补内心的空虚感。

知识付费遇上了好的用户时代,主力军“80后90后”,他们的消费水平提升,付费消费意识逐步增强,更加尊重知识,对高品质产品与服务有着强烈的付费意愿。加上移动支付的普及,在线支付已经成为消费日常,知识付费的在线支付更加便捷。

图片2

 

知识付费真能学到知识吗?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群疯狂为知识买单的消费者而言,真的从知识付费中学到知识了?

据“得到”统计,该平台各类付费课程的平均完成度不足35%,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完成度仅有8%。其实,这个数据也是知识付费市场的一个缩影。为知识付费的用户,买前不同的原因,买后都拥有相似的尴尬。

最典型的就是买心理安慰式。初衷是我要学习,好多人兴致勃勃地去跟风买了一堆网课、资料,但也就付费时打开一两次,随后任由这些知识躺那睡觉,进入无限休眠期。比如小编曾一时冲动想当老师,买过各大平台的教师考编课程,连续一周准点上课做笔记,后来自我催眠式的听课完成任务,不久不了了之。费用花了,不自主学习的结果就是没有达成预期目标。相反,推荐我买课程的朋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认真听课学习,如愿考上了教师编制。

所以,知识付费有无价值,不可一概而论,存在即合理。不要妄图让别人代劳你的学习过程,欺骗学习就是欺骗自己,学习需要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知识不会速成,买到知识也并不等于“学会”。对于付费的用户来说,能否真正学到知识完全取决于自身。

知识付费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知识付费属于内容付费的范畴,内容为王是知识付费的重要基础,也是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提升的关键。

内容生产团队要更专业化,不断输入大量知识原创人才,让产品多元化,用心打磨知识产品,让用户真正的享受到知识价值。因此,知识产品绝不能在内容上灌水,缺乏“干货”。

知识付费平台,还要根据用户需求,关注用户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技能方向等,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的知识支付产品,不断优化产品。

知识付费不仅是一门生意,也是人们求知的一种途径。知识付费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各平台、内容生产者以及广大用户的共同努力。

编辑/刘晓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