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停牌的思考:我们真的需要“送件上门”?

摘要:市场到底需要几家快递公司?

“来喽!”听到一声门铃,李大娘打开房门,楼下盒马邻里的店员已将晚餐食材送到了门口。

——这是“盒马邻里”上线后,在多平台发布的软文。

不知软文里的李大娘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并在复杂的小程序上点菜并完成支付。

几乎同时,另一则消息出炉。昔日国内物流界的扛把子德邦股份被曝停牌。此前一周,京东收购德邦的传闻,已被德邦创始人崔维星官宣,唯一的悬念,似乎只剩下具体的交易价格与具体公告时间。

德邦,败给了“快递业”,准确的说法是“送件上门”。

 

01

“物流”变“快递”

严格来说,“德邦”起始于1996年。

那年,崔维星刚刚从广东中山市的“速达货运公司”离职,与爱人一起开了家夫妻老婆店——崔氏货运。

随后四年,崔维星从航空货运零担,开始承包“南航老干空运”业务,通过“底价+几毛”的低利策略,在空运市场也过得风生水起。

进入新世纪后,崔氏货运正式更名为“德邦物流”,专做空运业务。之后,业务逐渐向汽运扩展。

彼时的陆路汽运业群龙无首,竞争异常惨烈。崔维星那时候起就制定了被旁观者称为“五星标准”的大件送货上门铁律,开启了快运业新服务时代。

随后德邦的高光时刻来临,2017年德邦物流营收突破200亿。2018年,德邦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快运物流企业。当日开盘价6.97元,狠涨44.01%。

春风得意的崔维星,喊出了那句著名的“都说岁月不饶人,但我也没有饶过岁月。”之后,又制定了一项重大战略:

德邦物流正式更名德邦快递。

在此之前,德邦的主营业务是To B,业务主线是从工厂到工厂。加入快递(To C)业务后,业务起点除了工厂,增加了仓库。终点则从路牌,增加到了单元楼栋。

新增的那100米非常要命。

 

02

To C的代价

先看一组数据曲线:2018-2020年德邦快递连续出现营收负增长。快递营收暂未出现下滑态势,但内卷已经在加剧。德邦的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从2018年0.88%,降低至2019年0.82%、2020年的0.68%。

一头撞进快递业的德邦快递,尽显疲态。

拿崔维星喜欢对标的顺丰进行比较,2020年顺丰营收是1540亿,其中时效件和经济件实现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加32.44%,快运业务营收185.17亿,增速46.27%。

同期,德邦营收275亿,快运业务收入100.5亿,同比减少7个亿,快递业务收入167亿,同比增长13.6%。

不管是拿德邦的老快运业务跟顺丰的副业比较,还是拿德邦的新快递业务跟顺丰的主业比增速,现在两者早已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

现在来看,德邦的快递业务,哪怕是自己擅长的大件,基本上也帮助不了它摆脱增长的困境。因为很显然,德邦的To B基因并不适合接入C端用户。

从黑猫投诉上整理的问题来看,德邦的问题集中在物品损坏、丢失,配送拖延、费用不明,投诉无果。而顺丰的问题多为物品损坏,理赔拖延、无果。

可见,两家公司的差别除了配送能力,还有管理和售后。

在物流快递业严重内卷,毛利率持续走低、净利润不断大幅下滑的德邦,离亏损不远了。

 

03

物流比拼“卖家钱”

如果单看数据,容易得出“德邦误入快递业”的结论。

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在2018年后,整个物流行业都在不同程度地经历如下考验:外部,油价上涨,大件运输领域竞争加剧;内部,众家登场,业内严重内卷,成本和费用遭遇阶段性压力。

德邦闯入的,恰好是个风暴之地。

但就在风暴眼中,顺丰和京东为何活得看似滋润?根源还是仓储上。

以京东为例,刘强东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自建物流,为实现更快送货上门,在全国建立了8个超大型的物流仓储。

尔后要求京东商家提前将货物供给京东,并将货品输送到8大仓储中,如此实现,当用户在京东商城下单后,平台会根据用户的送货地点来就近选择仓库发货,以达到最快递达的目的。

这一做法实现的“快”,实际上也是成本,京东商家需要提前垫资囤货,并将货源提前配送到那8个仓库。

换句话说,京东物流、顺风快递的鲜亮营收数据,背后都有无数个卖家支撑。这部分支撑,京东、顺丰以外的物流企业几乎都没有,包括德邦。

除了仓储,聚集在城市内部的快递行业,几乎全部内化为价格的比拼。企业在竭尽压缩之后溢出的成本,要么是商家承担,要么自我消化。

因此,扩规模和压成本,成了在价格战中卷死对手的唯一手段。

 

04

1块钱的沉没成本

文首说了一句“来喽!”的李大娘从盒马邻里派送员手中接过食材,压根就不会细想,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有没有付出成本。

实际上,在享受上述便利的同时,都要为之支付费用。

据业内人士讲,整个快递行业都在竭尽争夺“1块钱”。以一件100元商品为例,买家下单并支付100元之后,就包括10元流通费用成本。

其中,快递员提成1块钱,物流司机车队1块钱,扫描装车员工1块钱,卸车人1块钱,干线运输5块钱,末端快递员1块钱,再加上公司运营成本(房租、固定资产维护)1块钱。

以上整个流程算下来,竟然还差1块钱。

在严重内卷,小件居多的快递领域,1块钱就是德邦、顺丰这类公司的生命线。在管理成本不能极致压缩的情况下,物流公司很难存活。

在2020年至2021年间,有关快递价格战的消息不断曝出,部分于区小件快递收件价格被压制在1元以下,而同等批量的货运成本顾在1.5元左右。

不亏点钱,抢不到市场;亏得少,还是抢不到市场。

在这种内卷中,第一个对手已经出局。去年10月,百世快递被作价68亿元人民币卖给了极兔,成为价格战之下第一个离场的玩家。

如今,看不到内卷尽头的德邦,同样无心恋战,唯一的悬念是京东能出多少钱。

 

05

内卷的尽头是寡头

“未来国内物流行业可能只有两家快递公司能活下来,一家是京东,一家是顺丰。”这是2017年刘强东公开表态时说的一句话。

在当时曾被如日中天的通达系嗤之以鼻。如今再看这句话,虽然尚未实现,但似乎看出点苗头了。

顺丰依然保有“时效”,在运力和速度上做到极致。京东则拥有仓储、供应链等一体化的优势。

至于通达系之中,与阿里绑定最深的申通,现在反而成了经营最困难的那一家。

京东与顺丰很像,同样备受资本青睐,不差流水;同样自建仓储,极控成本;也都在扩张。

顺丰在收购了新邦物流之后,去年再度收购了国际货运公司嘉里物流,近日嘉里物流又以2.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物流公司Topocean。

而京东也没停着。2020年以30亿代价收购了跨越速运,跨越速运业务领域启动了同城快递业务。刚刚过去的2月份,京东再度增持即时零售配送平台达达集团股票,成为达达的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2012年的时候,刘强东旗下公司成立了一个叫做北京京邦达的公司——该公司在各个省份注册了多个供应链公司。有网友调侃称,收购德邦后,"京邦达(京东、德邦、达达)"就要真的成形了。

无论如何,快递业的下半场,就看他们表演了。

编辑/赵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