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要:网络时代“流量”为王,平台写手的体感真实吗?
一场奥运,两个赛场。在赛场上拼搏的,不仅是运动员。
相隔14年,北京再迎奥运。与上一届夏季奥运会一样,本届冬奥会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品牌,以及营销纳入其中。
奥组委收获了红利,品牌也得以获得“奥运”流量加持,各赞助商所有营销活动由此展开。
与14年前不同,人们关注奥运的渠道正在发生了变化,赞助商仅凭赛场电视直播获得的商业流量锐减。品牌更多仰赖奥组委的授权,在各大网络平台种草或者实施营销策略。
假若,各网络平台对“奥运”一词限流,那赞助商靠什么收回成本?
这一杞人忧天式设问,希望不会成为现实。
有MCN要求:标题不得含“奥运”
前两天,在杭州一家MCN机构工作的小丁收到运营部发出的一则通知,要求所有文章标题不得含有“冬奥”“奥运”一词。
小丁手头正有个客户正是冬奥赞助商,商家早在年前就提出了撰文要求,打算借盛会东风提升品牌的曝光量。现在标题不出现“奥运”,商家的述求就会大打折扣。
询问后,运营部也没给出准确答复,只是说,有不少平台在收录内容时会拒收标题内含有“冬奥”或“奥运”的文章。按说盛事之下,应该“冬奥”或“奥运”应该是网络热词,平台为什么不收录这类稿呢?
顶着一头雾水,小丁特地挑了几篇内容质量差不多的文章在网上做了测试,果然标题含有“冬奥”的文章,平台给予的推荐量都不高。
尽管网络平台限流的猜测并不靠谱,小丁还是心生疑虑:假如是真的,商家靠什么回本?
小丁的担忧不无道理。在电视时代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期间,几乎所有赞助商都收获了品牌红利。
据青岛啤酒财报,2009年—2012年间,青啤年利润均呈稳定上升态势。2020年,青啤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77.6亿元,比2008年高出了将近3倍。
金龙鱼也是那一届奥运会赞助商,同样收获了奥运品牌带来的红利。2020年金龙鱼实现营收1949.22亿元。其中2015年之后,奥运品牌带来了营收、利润双增长,且复合增长率均保持在两位数。
网络时代咋办?
拥挤的赞助商:45家企业奔冬奥而来
2017年新年刚过,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便正式发布。近五年时间,众多企业品牌早早就进入了冬奥会赞助企业阵营,进行营销布局。
此次冬奥会的开发计划主要由赞助计划、特许经营计划、票务三个部分组成。赞助计划分为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以及官方供应商四个等级。
按此划分,至2022年1月29日,北京冬奥会共签约45家赞助企业,其中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1家,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官方供应商13家。
赞助企业包括银行、乳制品、保险、航空、运动服装、移动和固定通讯运营服务等多个行业。除去通用、松下、阿里巴巴等13家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之后,与北京冬奥会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的赞助企业名单包括:
官方合作伙伴(11家):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伊利、安踏、中国联通、首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三峡。
官方赞助商(11家):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金龙鱼、顺鑫、文投控股、北奥集团、百胜中国、恒源祥、猿辅导、奇安信、盼盼食品。
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英孚教育、科大讯飞、中国邮政、华扬联众、士力架、良业、空港宏远、东道、三棵树、BOSS直聘。
官方供应商(13家):普华永道、随锐集团、金山办公、一石科技、歌华有线、河北广电、丰原生物、天坛家具、麒盛科技、石家庄印钞、诺贝尔瓷砖、舒华体育、东鹏瓷砖。资料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报告(2022)》
以上还不包括为各国国家队提供赞助的企业品牌。比如,为加拿大队提供仪式服的某服装品牌,为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队提供仪式和训练服的某户外用品品牌。
可乐案例:赞助商应该这样回本
成功的市场开发,是办好冬奥会的重要保障和动力。但不是每个赞助商都能在“奥运”余韵中收获红利,在奥运营销方面,可口可乐是提供优质营销案例最多的品牌。
以2018年平昌奥运会为例,可口可乐通过系统的整合营销,对自身权益进行了多维度的激活,手段包括升华企业形象、打造特型产品、创意互动、明星代言、公益活动等实现品牌持续曝光。
比如,在平昌冬奥前夕,推出全球限量产品,纪念与国际奥委会合作90周年的同时,品牌在韩国市场推出了融合奥运五环和韩式水墨画风的流线型铝罐,以稀缺性和高颜值获得消费者普通认同和购买欲。
为配合上述动作,可口可乐还推出了主题单曲和MV,助燃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市场。在造势的同时,还通过专属的数字平台“Coke PLAY”进行奥运门票预约、赠送、火炬手互动等活动,同时辅助线下自动售卖机售卖,锁定消费客群。
据国际奥委会官方统计,“Coke PLAY”平台在奥运期间累计触达了超过100万的消费者进行相关体验,市场声量可见一斑。
在这方面,国内企业品牌尚在摸索阶段,但已经开始。
青岛啤酒作为“双奥赞助商”,为冬奥推出了冰雪罐系列,15款冬奥冰雪罐体上印有15个竞技项目,有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跳台滑雪、钢架雪车等项目的剪影。但未对罐体进行设计,在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方面不如可口可乐。
阿里巴巴在搞“联名”,携手宝洁、可口可乐、伊利等品牌,推出大量冬奥元素的限定商品,并与崇礼富龙等滑雪场合作,为会员提供免费雪票。
从观察来看,目前直接针对奥运推出营销的品牌并不多,各品牌的营销策略也14年前的夏季奥运会几乎类似。
目前冬奥会产生的爆款,除了运动员谷爱凌,也就冰墩墩了。
在并没有更高级营销策略加持之下,企业品牌更多地寄希望于内容流量来提升品牌形象,释放营销述求,以期逐步看到红利。
他们对内容流量的限流与否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