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日盛,预制菜成了年夜饭“新宠”

摘要:风口已至,但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依然很多,想要在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是易事。

疫情后,线下餐馆和外卖,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所以懒人经济、宅家消费成了主流。

预制菜化繁为简,只要热一热就能拥有色香味俱全的“硬菜”,迎合了都市生活中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节奏,成了部分Z世代的心头爱。

时下临近春节,全国多地又出台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年夜饭咋吃?让预制菜在此期间成为热词。

“预制菜”概念股也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新宠。

截至1月13日收盘,国联水产(300094.SZ)20CM连续涨停,盖世食品(836826.BJ)上涨16.07%成为北交所1月13日涨幅排名第二的个股。得利斯(002330.SZ)、全聚德(002186.SZ)、海欣食品(002702.SZ)、春雪食品(605567.SH)、同庆楼(605108.SH)、福成股份(600965.SH)、味知香(605089.SH)等多只预制菜板块个股也收获涨停。

股市数据

便捷又好吃,让“预制菜”火了

“预制菜”是针对家宴大菜制菜程序繁杂痛点,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

与现做菜相比,省去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提前加工好的“预制菜”只需要打开材料包热一热,就是一道“美味菜肴”。和普通的加工食品比起来,它的保质期较短,食材相对新鲜,介于现做和加工食品中间,兼具便捷、营养、美味三大优点。

多款预制菜

不仅便于家庭消费,很多餐饮企业也通过预制菜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出餐效率。大家都知道千人千味,很多饭店都是依靠厨师保证口味,预制菜的出现也可以让企业避免因为厨师手艺或更换而造成的客户流失,还能保证出品口味的一致和稳定。

预制菜有这么多优点,也方便了“就地过年”的打工人,对于这群“做饭能力退化、水平不稳定、没钱没精力”的年轻人来说,“预制菜”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生活节奏,预制菜会火一阵子

预制菜并非“横空出世”,数年前,就有餐馆凭借“预制菜”就能攒得好客源了。

那么,“懒人经济”时代,预制花能否长久存在?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预制菜会越来越火。原因是现代人的节奏太快了,尤其是在城市里生活的打工人,多数时间奔波在通勤线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制作健康美味的菜肴,成天吃外卖钱包也扛不住。

另外,在线下餐饮店吃饭也不愿意等待过长时间。预制菜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烹饪的时间,加快了出餐速度。

预制菜电商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促进了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除了钱包里的钱变多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升级,对食物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吃的饱了,在吃饱的同时还要吃好。预制菜安全、健康又兼具美味的特点契合消费升级趋势。

长远来看,方便快捷的预制菜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其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仅可以用于家庭聚餐、餐饮企业提高出餐速度,还适用于走亲访友等。

总体来看,预制菜行业方心未艾,长期发展的逻辑很清晰,市场规模有望实现高增。

 

风口之下,如何抢占市场

目前,预制菜还处在发展的早期,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但想要在预制菜赛道上占领一席之地,还是要打一场持久战。

所有菜品的制作流程都很复杂,预制菜就涉及上下游多个环节。上游是蔬菜种植业、水产养殖业、调味品生产行业、家禽、畜牧养殖业以及包装材料生产行业等,下游则是B端餐饮业和C端消费者。预制菜企业就好像是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上下兼顾。

对于上游而言,预制菜生产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从而提高自身优势。对于下游的B端餐饮业和C端消费者则要制定不同的具体方案。

不同于国外汉堡炸鸡那类快餐,中餐八大菜系口味丰富,中式菜肴的标准化难度较大。想要在赛道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得平衡标准化制作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让预制菜从“能吃”“好吃”,到“好吃且具有性价比”,再到“好吃 +性价比 +更好的体验感”不断升级。

并且在这块还未完全开垦的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企业需要细化赛道,例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单身或者小家庭等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不同,儿童餐、单身套餐、全家福套餐等。

事实上,不仅受限于上下游产业链,销售渠道、供应链、食品安全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上下游产业链

由于是“预制”,包装完好的预制菜可以开发多渠道营销,例如大润发、盒马等超市辅以电商直播。加上当前我国团餐市场规模已超1.5万亿,预制菜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只要提前解决好冷链问题就行。可以说冷链运输贯穿预制菜整个产业链,是预制菜发展的基础保障。

总之,风口已至,但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依然很多,想要在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是易事。

编辑/赵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