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需要一个房子,一个自由支配的空间,一个姑且能被称为家的东西。”
疫情期间,“租客”成了一个尴尬的身份。
受到疫情影响,一些企业暂停复工,打工人们在家“待业”,住在大城市的小出租屋里,没有收入来源却交着不菲的房租。回家过年的打工仔被疫情留在了家乡,想要提前解约还要付不少违约金。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让人感到不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了买房的重要性,房子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家徒四壁也是一种幸福,毕竟家有四壁。
1.疫情催生无房恐慌
疫情期间,各种揪心的故事频繁上演。
2020年8月,“成都巢客遇家跑路”登上同城热搜,巢客维权群比比皆是。租房平台采用高价收房,低价出租的方式,对房东采取按月支付,对租客采取收取一整年房租加一个月押金。八月初,公司所有业务员离职,办公室人去楼空。据不完全统计,仅成都就有17000多位房东及租客受骗。
原本号称成为“年轻一族异乡的家”的巢客,直接变成了年轻一族的噩梦,让不少年轻人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还有一批归乡心切的打工人,早早地踏上了回乡之路,却没想到,这一回,却没了回城的路。疫情的突然严重,很多公司延迟复工,开工遥遥无期,想要减少损失提前解约的租客们还要承担相应的违约金。
2月,全国超10城开始超严管控,发布无房遣返令。这“一刀切”的操作对于很多“租房党”来说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如果一直租房,就有可能经历房东卖房、涨租和城市防控疫情产生的一系列连锁事情,各种不稳定因素,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疫情之后要攒钱买房”的想法。
2.年轻人的买房梦
“北京地铁房精装loft,140W”“60平复式墅级装修,百家湖商圈,100万带回家” “河西CBD商务中心,总价80万拎包入住”“58W上海市区安家”微博、小红书以及线下的各种房源推荐深深吸引住了年轻的打工人,这些房子就像是树上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果子,让“在一线城市安个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动辄几百上千万,让年轻人望而兴叹。便宜的小区大多老旧破败,剥落的墙皮、狭窄的楼道、昏暗的灯光,住着的多是老年人。这时候,低总价、高颜值、地理位置好的Loft公寓都占上风,就像一块强力磁一样,对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线上线下的宣传也非常“到位”,主要面向单身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女性。小红书等平台上各种“一镜到底”的视频和精致的样板间,全部都是女孩子们对都市生活的幻想。
虽然公寓不是很大,但是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楼梯,精致的家具,客厅、厨房、房间的明确分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光是看到就能想象到独居的快乐,俨然成了人们眼里的“白月光”。
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有了房子就有了底气和安全感,不用担心老旧小区的治安问题、还可以作为婚前财产体现经济独立。即使自己不住了,这样的房子上下两层分开出租说不定也能把本金赚回来。
就像蘑菇,越是鲜亮的东西越容易有毒。能轻易挑拨年轻人心弦的Loft,内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3.精致Loft下的暗坑
打工人们把这个精致的公寓当做“城市第一站”,在动辄上万的月供面前,这样一个公寓就好像是快节奏时代里的倍速键,切个0.75不是问题。
可是当你撕开糖纸,吃着吃着就发现,这巧克力是芥末流心。那些看似精致卓越的loft,实则像被开采过河沙的水域,处处是坑。
Loft公寓一般分为普通住宅和商业住宅两种,商业住宅居多。和普通住宅70年产权不同,这类房子的产权只有40年。这40年是从开发商拿地起计算的,等你搬进去,剩余多少年只能自己算了。
各地对公寓的监管也严,北京、上海等地就出台过整顿政策(拆墙、拆煤气、拆上下水)等,让令人向往的公寓直接变成两个通电的水泥盒子。
很多公寓是靠着“复式”吸引消费者的,比如“买一层送一层”“上下分区”,听起来很好,但是这个“好”是有前提的。就是层高,很多公寓买一送一是因为层高不高,送的那一层是硬隔出来的,上楼睡个觉都得“滚”进去。
如果为了投资购买,也就得更小心了。住宅的首付30W,贷款年限也较长,这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钱提前买到大一点的房子。
但是公寓首付50%,贷款年限10年,很明显,价值大打折扣。
另一个就是升值空间和税费。除了不能落户没有学区外,同地段的公寓升值空间也远远不如住宅,如果想要进行二手交易,每一个手续的税费都比住宅高出不少。
这样的房子,你会考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