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保健品、包装饮用水到私募,一样的发展路径,到底是谁在跟风?
11月29日,刘强东和章泽天成立了海南三亚天博产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夫妇携手开始进军私募圈。今年以来,私募圈格外热闹,各路大佬纷纷出手,前有雷军、宗庆后,后有钟睒睒、何猷龙等,都开始做起了投资人。
宗庆后与钟睒睒作为浙商代表,一个靠着娃哈哈,一个靠着农夫山泉,发家致富,走上了人生巅峰。宗庆后为人高调,常出现在大众媒体面前。而钟睒睒一直低调神秘,被称为 “独狼”,直到戴上中国首富的桂冠,才名声大噪。
今年,宗庆后76岁,钟睒睒67岁,两位大佬沉浮商海30余年,明里暗里一直摆擂台唱“对头戏”。
他们第一次交手时,钟睒睒的身份还只是娃哈哈的总经销商。
1.钟睒睒“赚差价”,被扫地出门
1988年,国家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国内掀起海南淘金热。在《浙江日报》做了5年记者的钟睒睒,采访过许多知名企业家,“经商”的火苗渐渐升腾,毅然辞职下海。
万事开头难,钟睒睒种蘑菇、养对虾、摆地摊、卖窗帘,在创业之路上不断试错。
而彼时,宗庆后已经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创建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当上了厂长。凭借娃哈哈口服液,三年时间宗庆后在保健品市场上做到了行业第二。
看到老乡成功,正苦苦寻求出路的钟睒睒,千里迢迢从海南返回杭州申请做娃哈哈代理商。
1991年钟睒睒成为了海南和广西两个省份的总经销商。这是钟睒睒和宗庆后在生意上的第一次交集。不过很快,钟睒睒就因“串货”惹怒了“老东家”,被扫地出门。
当时中国各地物价水平有差异,娃哈哈发往各地的口服液价格也不同。精明的钟睒睒开始做起了“倒爷”,将发往海南的低价口服液拿到广东高价售卖,成了不折不扣的“经销商赚差价”。
结局自然是分道扬镳。
此事件之后,钟睒睒不仅薅到了娃哈哈的羊毛,还嗅到了商机。
这次经历让钟睒睒看到了保健品的潜力。1992年,钟睒睒在海南创立养生堂有限公司,花了数月研制出了“龟鳖丸”。短短一年时间,龟鳖丸从海南卖到了全国,钟睒睒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后来,随着监管收紧,保健品行业进入寒冬。宗庆后和钟睒睒又将目光投向了饮用水市场。
2.宗庆后的巅峰时刻
1996年,娃哈哈纯净水诞生。宗庆后凭借着强大的铺货能力、森严的经销体系,将纯净水卖到了全国各地,据说当时两天就能把娃哈哈铺到农村的小卖部。
宗庆后建立的“联销体”:一级经销商每年年底必须将当年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打入娃哈哈账户,娃哈哈为此支付高额银行利息;每月进货之前,经销商必须结清货款,才予以发货。这个经销模式,犹如人体的血管,延伸至全国各地。
甚至在偏远的西藏那曲,地上除了牦牛粪,就是印有王力宏头像的娃哈哈塑料瓶。宗庆后也因此被业界称为“织网大师”。
2003年,娃哈哈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还推出了营养快线、爽歪歪等年销售额过百亿的饮料产品。2010年,娃哈哈坐拥饮料市场1/4的份额,宗庆后也问鼎中国首富。
此时,宗庆后身处高光时刻,还没把钟睒睒的小打小闹放在眼里。
3.天然水与纯净水之争
1996年,钟睒睒从保健品市场抽身,在杭州成立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2001年改名“农夫山泉”。
在纯净水市场,钟睒睒深知:他玩不过娃哈哈,根本无法超越。
于是,记者出身的钟睒睒,开始构思自己的故事。他提出:天然水比纯净水更健康!
2000年农夫山泉宣布永久性停产纯净水,推出天然矿泉水,打造“新概念”。
当时,农夫山泉做了三个实验作为宣传片:
养在天然水中的水仙花,长得比纯净水中培养的更健康。
喝纯净水的大白鼠存活率20%,喝农夫山泉40%。
自此诞生了一句引发无数争议的话:“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此言一出,矛头直指娃哈哈纯净水。据媒体报道,宗庆后怒问钟睒睒:“水仙在粪水里长得更好,难道粪水比纯净水更好吗?”
娃哈哈联合其他60余家企业,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了农夫山泉。随后农夫山泉不甘示弱,以“散播虚假事实”为名将娃哈哈告上了法庭。
曾经上下属关系的两人,一度剑拔弩张。最后也不知道他俩达成了什么协议,钟睒睒赢了。
2012-2019年,农夫山泉连续八年保持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占有率第一。毛利率达到60%的天然矿泉水,也助推农夫山泉成功上市。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
2009年,农夫山泉被查出部分产品总砷和二氧化硫超标,就此陷入“砒霜门”。在一片哗然之下,宗庆后公开声援农夫山泉,表示检测恐有问题。
针锋相对的主旋律之下,不时透出惺惺相惜。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与其说他俩是对冤家,细看更像是在过家家。
接下来的私募上,他俩还能掀起啥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