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即将上市,刘强东十四年前的远见终于迎来收获

古今

摘要:物流从来不仅仅是快递,而是整个电商产业的基础设施,京东物流正摆脱京东自身的束缚,朝着更广阔的市场进发。

2月16日,京东物流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申请,十四年的坚守,终于迎来收获的果实。京东物流是京东集团的核心资产,也是京东集团旗下第三进行IPO的子公司。刘强东化身IPO收割机,不断拆分核心部门再独立上市,尽管很少在江湖上露面,却依然牢牢地掌控着京东前进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里,京东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一方面,十几年的竞争之后,京东与阿里的差距日益拉大。相较于已经占据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阿里,京东虽然发展得不错,但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随便翻开这几年的商业文章,从商业模式,到企业格局,都能看到那时候人们对京东的悲观看法。尤其是京东物流,自从2007年筹备建立以来,一直处于烧钱亏损的状态,甚至差点把整个京东带进无底的深渊。

另一方面,拼多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崛起,成功撕下电商领域的新口子。尤其是2020年,拼多多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追捧。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开始接受拼多多的逻辑,在“百亿补贴”的冲击下发出真香的感慨,市值更是一举超过京东,成为中国电商领域的新二哥。

很多人认为拼多多的成功,将给阿里和京东造成巨大的威胁。因为它带来一种全新的打法,在阿里京东接近增长天花板的时候,从五环外发起进攻,赢了一场漂亮的突袭战。

然而在我看来,拼多多真正冲击的只有淘宝,对京东威胁不大。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京东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即将上市的京东物流就是核心关键。从刘强东力排众议,下定决心自建京东物流的那一刻,京东的赛道就已经发生改变,并且把这条赛道上的玩家遥遥甩开。

虽然表面上,淘宝与京东都是做电商,但实际上两者的内在逻辑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马云当年的口号喊得响亮,“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实际上谁家公司老板不画大饼、不喊口号呢?淘宝做的是流量生意,说白了就是一个线上的“大商场”。只不过,这个大商场建得早,抢占了流量最多的“市中心”,还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各大商家入驻,卖得货最齐全。

不否认,淘宝在中国电商领域做出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但它的本质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一个线上平台,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大格局。

京东当然也没那么大的格局,刘强东最初做电商,纯粹是因为当年的疫情,线下生意几乎没法做。可以说,从出发点来看,京东就和淘宝不一样。淘宝是让其他商家过来卖货,而京东是自己卖货。

前者只需要聚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商品,对服务本身并不看重。因为消费者实际上享受的购物服务,都是由平台上一个个商家提供的,如何提升服务是商家需要考虑的事情。

后者则需要考虑更多,因为京东本身就是这个平台最大的商家,只有将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做好,才能积累足够的口碑效应,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

这也是刘强东为什么会花费巨额精力自建物流。

早期的电商发展非常野蛮,大多数平台都是采用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很差,快递丢失、配送慢、服务差都是经常会遇到的事。但平台通常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第三方物流应该承担这些责任,并解决物流配送的各种问题。

而刘强东认为,物流配送是线上购物中最关键的一环服务,京东应该自己去解决问题。于是,刘强东决定抗下压力,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自建仓配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建设中。在当时普遍需要好几天才能到货的电商领域中,京东推出超预期的“211限时达”服务,顺利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收获了一众京东的死忠粉。

淘宝模式是一种轻资产的玩法,也是人们熟悉的互联网模式。利用先发优势和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巨额的流量,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从而形成马太效应。这种玩法的优势非常明显,容易形成规模垄断,百度、腾讯、谷歌、Facebook等一众互联网巨头,都是类似的玩法。

京东模式则是一种重资产的玩法,自建整套电商物流供应链,从仓储、分拣、干线运输,乃至最后一公里投递的配送员工,都是实打实的资产投入。刘强东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将京东物流逐渐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成就了今天的IPO。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东不像一家互联网企业,而像是一家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实体企业。作为中国电商领域的二哥,京东走出了一条与大哥截然不同的道路。如今,京东物流即将上市,对自己的定位也逐渐发生变化。物流从来不仅仅是快递,而是整个电商产业的基础设施,京东物流正摆脱京东自身的束缚,朝着更广阔的市场进发。

编辑/倪雨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