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105亿美元,高管联名逼宫,瑞幸爆发生存危机

古今

摘要:最近几天,江湖上最热闹的恐怕莫过于瑞幸咖啡了。瑞幸咖啡7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和核心业务高管共计46人,签署联名信要求罢免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联袂出演了一场逼宫大戏。

最近几天,江湖上最热闹的恐怕莫过于瑞幸咖啡了。瑞幸咖啡7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和核心业务高管共计46人,签署联名信要求罢免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联袂出演了一场逼宫大戏。

要求罢免郭谨一的联名信上,密密麻麻的签名和醒目的红指印,让人感觉这场逼宫大戏颇有点轰轰烈烈的阵势。联名信历数了郭的三大罪状:贪腐、铲除异己、能力低下。高管们在联名信中指出,由于郭谨一无德无能,公司已经到了存亡的边缘。为维护广大员工、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利益,请求董事会和大股东立即罢免郭谨一的董事长和CEO职务,并尽快任命新的公司高级管理层。

这么多高管联名要求罢免现任董事长兼CEO的事情似乎非常罕见。如此规模的宫斗大戏如果没有编剧和导演想必也很难上演。果不其然,次日郭谨一发布全员信称,举报信是前董事长陆正耀和前CEO钱治亚于1月3日组织并主持起草的,部分当事员工不明真相,被裹挟签字。为了自证清白,郭谨一表示,已提请董事会成立调查组,对自己进行调查。8日,瑞幸咖啡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调查联名信中对郭谨一的指控。

联名信指控的贪腐问题是否存在,需瑞幸内部调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有必要,司法机关介入也不是没有可能,总之查个水落石出应该不是问题。

问题是联名信指控的铲除异己和能力低下两大罪状,却令人大惑不解。如果说铲除异己,这46名参予逼宫的高管怎么没被铲除?是“异己”们隐藏太深,还是郭谨一太温柔?

至于能力低下问题,也似乎有点离谱。郭谨一2016年加盟神州系,任董事长助理,次年10月起,以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担任瑞幸咖啡产品和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如果郭谨一能力低下,首先打的就是陆正耀的脸。

去年4月瑞幸因财务造假22亿爆雷,管理层经历多轮动荡,董事长陆正耀和CEO钱治亚均被解除职务。郭谨一5月代理CEO,7月出任董事长,倘若其能力低下,又岂能临命受命,担任救火队长?

如果说对郭谨一的任命只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权宜之计,郭只不过充当了挡箭牌和背锅侠的角色,但郭谨一偏偏很争气,不仅干完了挡箭背锅的“脏活”,而且还出人意料的把瑞幸这个烂摊子盘活了。

去年前三季度,瑞幸的的营收分别为5.65亿元、9.8亿元和11.5亿元,同比增速为18%、49%和35%。这些业绩与陆正耀时期相比显得有点寒酸,但那时的业绩大部分是为了忽悠“洋韭菜”而编造的虚假数字,如今帐上躺着的51亿现金储备才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特别是以1.8亿美元的极低代价取得了中美两国监管的处罚和解,让瑞幸去掉了紧箍咒。

瑞幸之所以爆雷,是在陆耀东主导下,脱实向虚,疯狂扩张、财务造假造成的。瑞幸在华尔街画的超级大饼虽然收割了一些“洋韭菜”,但“洋韭菜”还没割完,就遭停牌及退市处罚,瑞幸不仅付出了差点翻船的惨重代价,而且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其后,瑞幸在郭谨一操盘下,度过了疗伤自救的艰难时刻。通过大刀阔斧的关闭当初盲目扩张所开的效益极差的门店,瑞幸得以减负,而合理选址新开的门店又为瑞幸带来了盈利,门店数量虽然减少,但赢利能力和现金流却在显著增长。陆正耀留下的坑被郭谨一逐一填平,瑞幸这条到处漏水的破船也调正了船头。得益于瑞幸早期补贴培养出的真实用户的消费习惯,瑞幸咖啡20元左右的超高性价比,迎合了广大用户的消费需求,而去年厚乳拿铁系列等新品的上市,使瑞幸重新赢得口碑。劫后余生的瑞幸回归脱虚向实的航向,在这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陆正耀发动突然袭击,策动高管逼宫,瑞幸咖啡将遭遇重蹈危机的重大风险。

美国时间1月6日收盘,瑞幸咖啡报收8.54美元/股,跌2.06%,市值仅21.62亿美元,相比去年的最高点,股价已暴跌83%,市值蒸发105亿美元。

纵观瑞幸咖啡短暂的发展史,客观的说,早期的补贴等花式营销以及“线上点单+自提+外卖”的一体化创新模式,具有推动中国咖啡市场高速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进入资本市场后,瑞幸沉溺于资本游戏而不可自拔,疯狂开店仿佛走火入魔,财务造假犹如饮鸠止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如今的逼宫大戏无疑是将刚刚起死回生的瑞幸推向死亡的边缘。

据郭谨一内部信披露,从今年1月起陆正耀从瑞幸大肆挖人,据传,瑞幸有些部门员工被挖走了80%。接着陆又策动宫斗,导致46名高管选边站队,其影响力和号召力非同一般。有网友分析:陆正耀如果夺权失败,可能会摧毁自己创建的瑞幸而另起炉灶。倘若果真如此,陆正耀恰恰验证了一句俗语:生姜还是老的辣!反观郭谨一,火候虽然差点,但若并无贪腐,在董事会的支持下,也未必一败涂地。

瑞幸危机爆发已不可避免。陆郭之争谁将胜出,请大家拭目以待。

编辑/倪雨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