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华为断芯第三天,ASML官宣布局中国市场?

摘要: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华为手机陷入了无芯可用的困境。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华为手机陷入了无芯可用的困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9月17日,出席第23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CICD 2020)暨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的阿斯麦(ASML)全球副总裁沈波在题为《ASML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报告中明确表示: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合作伙伴,未来ASML将会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图片1

众所周知,ASML是全球唯一能生产 EUV(极紫外线)的荷兰厂商。其制造的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凭借可支持7nm、5nm两种工艺的NXE:3400B和改进型的NXE:3400C光刻机,ASML成为了独霸全球的光刻机垄断厂商。

骄傲的ASML 曾公开扬言,就算公开图纸也不怕被山寨。ASML 的首席执行官 Peter Wennink 还特意解释了为什么不怕中国模仿出光刻机:“这是因为我们是系统集成商,我们将数百家公司的技术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服务。这种机器有 80000 个零件,其中许多零件非常复杂。”如此露骨的话术,只表达了一个意思:最先进的光刻机制造非我莫属!

然而此次ASLM的官宣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转?

从沈波的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端倪:“半导体行业发展迎来了众多领域的新机会,目前在数据、云端计算、人工智能AI方面带来了新的应用和服务。”“中国将成为全球成熟制程芯片最大市场,在成熟制程芯片的智造领域,ASML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共同推进行业创新和增长 。”其长篇报告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商机无限的中国市场对ASML极为重要。

事实的确如此,IT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而作为芯片消费大国,中国的芯片消费量超过了美欧日的总和,占全球芯片总需求量的50%左右。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万亿左右,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而且随着中国IT产业的井喷式发展,中国对7nm以下芯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目前7nm以下芯片制造最重要的关键设备只有ASML生产的支持7nm、5nm两种工艺的光刻机。如果ASML不加快布局,将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其垄断地位或将不保。这是ASML官宣布局中国的第一个动因。

图片2

其二,中国虽然芯片需求量巨大,但目前代表着国产光刻机最高水平的是上海微电子装备的90nm光刻机。而其生产的第一台28nm工艺的国产沉浸式光刻机预计将于2021-2022年才能交付。所以,这个时间点对ASML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期。

其三,虽然中国光刻机制造起步晚,目前水平较低,但国产光刻机从90nm一举突破到28nm的速度很快,进步很大,属于重大突破。鉴于华为断芯事件,现在国内半导体企业正在只争朝夕,奋力追赶。华为和比亚迪等更是加大投入,日以继夜的加紧攻关。中科院也正式宣布,要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机、关键材料等重点技术,帮助国内科技企业摆脱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命运。如果中国能够尽快在光刻机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势必逐渐打破ASML对全球光刻机的垄断。因此,ASML布局中国市场的愿望非常迫切。

其四,虽然ASML的光刻机仍是当前加工芯片最重要的关键设备,但随着摩尔定律逐渐见顶,第一第二代半导体瓶颈明显,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5G 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第三代半导体将呼之欲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应用功率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前景光明。所以美欧日和中国都正在加大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力度。中国有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且自给率不足 20%,拥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而且重要的是,第三代半导体对以ASML为代表的先进制程的光刻机设备的依赖性不强,中国半导体换道超车的可能性很大。因此,ASML如再不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不仅将再无机会,而且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图片3

从ASML官宣可以看到其释放的两个信息:一、中国市场对ASML非常重要。二、ASML有可能会选择绕开美国,向中国销售光刻机。第二个信息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特别是芯片制造业摆脱当下的困境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国内半导体行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关键设备、零部件、核心技术仍然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做到自主可控,切不可重返受制于人的老路!

尽管中国半导体行业遭遇了外部前所未有的重压,但重压更有利于激发斗志。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将写入中国“十四五”规划,着力推进先进半导体行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相信只要半导体行业加快技术攻关的步伐,努力拼搏,断芯之痛必将成为历史。中国最终将打破一切垄断,发展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科技强国。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

编辑/李雨桐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