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蚕丝硬盘诞生:可植入人体,可存储DNA!

摘要:近日消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课题组,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关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天然生物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一个蚕丝制成的硬盘。

近日消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课题组,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关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天然生物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一个蚕丝制成的硬盘。

北京时间8月11日凌晨,陶虎团队的相关论文《A rewritable optical storage medium of silk proteins using near-field nano-optics》发表在了《自然纳米技术》。

timg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有点懵,相信各位网友也是。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硬盘无非分为三种:机械硬盘、SATA固态硬盘和M.2固态硬盘。蚕丝一般不都是用来制作布料衣物的吗?以普通人的想象力,实在难以理解蚕丝硬盘该如何进行存储。

好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刘梦昆教授在媒体中解答了我的疑惑,他介绍说:“我们通过纳米针尖将红外光聚焦在极小的尺度下,对蚕丝蛋白进行改性从而达到信息存储和读取的目的。后期,我们将结合多探针平行加工技术和快速移动平台,未来有潜力实现可比拟商业化硬盘的存储密度和读写速度。”

实验室主任陶虎则向媒体透露到,蚕丝硬盘与传统硬盘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同时存储数字信息和生命信息,包括DNA和血液样本;其生物兼容性良好,可以植入活的生物体内长期保存甚至永久保存;还能根据时间设定,可控地降解消失。

u=4181007228,2712446338&fm=26&gp=0

此外,蚕丝硬盘还能在高湿度、高磁场或者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远比传统硬盘出色。

蚕丝硬盘的出现,对于整个半导体和信息行业都意义重大。因为技术不止受限于理论,更受限于材料。新材料的突破,不亚于发现某个未知的重大理论。

我之前逛社区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悲观言论,认为我们的科学理论已经停滞太久了。事实上并非如此,相比于技术,科学理论其实是超前的。

普通人是看不懂科学理论的,真正让人感到停滞的是技术应用层面上,而技术停滞的关键在于材料。举一个最简单也最极端的例子,可控核聚变的理论早就有了,为什么造不出人造太阳?因为我们造不出合格的约束材料,只能深挖理论,从其他技术层面上解决问题。

再举一个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手机诞生这么多年来,从砖头似的大哥大进化到单手握持的功能机,为什么如今智能机却又朝着大体型发展?除了观看效果,更多还是因为电池材料限制,必须留足够的空间才能放进大容量电池来维持良好的续航体验。

图片1

电脑硬件停滞不前几乎是既定的事实,虽然这些年来,硬盘的性能和空间有所提升,但始终缺乏功能性的突破。蚕丝硬盘的相关论文摘要中提到,生物相容性材料中的纳米级光刻和信息存储,将超越传统半导体行业技术,为诸如生物电子学和可降解电子学等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

编辑/倪雨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