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消息称,ofo欠款高达20亿,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共享交通的市场究竟如何?ofo的遭遇到底是个例,还是说代表整个共享市场都不行了。
2014年,ofo首创中国共享交通,小黄车开始风靡全球,仅仅一年,ofo小黄车就连接1000万辆共享单车,累计向全球20个国家,超过2亿用户提供了超过40亿次的出行服务。
“共享单车热”在全国蔓延。但好景不长,ofo如流星般陨落,一方面严重依赖融资,另一方面创始人戴威不愿转移一定的控制权,ofo与摩拜继续烧钱得打下去,最终不能靠租金、不能靠广告,也不能靠押金的ofo倒下了,近日又有消息称,ofo欠款高达20亿,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共享交通的市场究竟如何?ofo的遭遇到底是个例,还是说代表整个共享市场都不行了。
首先,共享出行在中国本身就是不成熟的。
前两年你总会看到关于共享单车的报道,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其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就是“偷车”、“毁车”的负面消息。
在共享单车还人云亦云的时候,共享汽车又出现了。2017年,共享汽车以764.59亿元的融资金额成为当年获投金额最高的领域。PANDA盼达用车、Gofan、首汽租车、驾呗、联动云、EVCARD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解决完一公里问题后,偶尔的长途用车问题也解决了。
对比共享单车的资本投入,共享汽车就更大了。每一辆车的成本、管理和运营压力都需要权衡,汽车的受众相对于自行车而言,体量小了很多,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还是有一大批公司投入其中。
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公司解散;同年10月,EZZY宣布公司解散。2018年,共享汽车途歌迎来退押金潮,陆续有用户在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队。之后有人爆料称,途歌拖欠押金,公司已经空无一人,这个融资六轮的公司销声匿迹了。
共享交通无人买单?投资方开始看到了共享汽车的危机,企业的融资变得越加困难。
随着自主品牌在共享领域经历盛衰兴败,美团、神舟、滴滴加入其中。对于这个新兴市场,挑战是有的,但一旦赌对了,市场上占据份额的就是自己了。相对于创业公司,这些集团背后拥有的是更大的资本,换句简单的话而言,就是“输了也不怕”。
其次,用户的资金管理并不简单
各大共享平台操作简单,共享单车只需要交押金,共享汽车也只要提前录入信息,交上押金。但对于背后的运营而言,要做的事太多了。自行车的消耗速度极大,想必你也经常看见倒在地上已经报废了的共享单车,还没有算上人为损坏、偷窃的部分。在全民素质还不够高的同时,大量出行工具的投放,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运营与管理的压力代表着更大的成本。用户的押金大部分拿去给公司做运营了,管理的压力只能交给融资,一旦融资失败,单车甚至共享汽车都将面临报废,这才在全国有了很多“共享车坟场”。
每辆车的车本并不高,但背后要投入的资金太多了。如果不是本身就有实力的企业,或者能够找到投资方的创业公司,在“共享交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最终也可能走向ofo之路。把用户的押金都败光了,投资也就没有前景了,最终靠什么去还债?
像哈啰成长到今日,是少之又少。在ofo衰败之后,哈啰单车扩展为哈啰出行。“网约车+共享电动单车+共享单车”,哈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金字塔链条。从短距离到长距离实现了全覆盖,但哈罗单车真得可以高枕无忧的一直做下去吗?其仍存在危机。在目前来看,哈啰在阿里系下,在自主创立的共享品牌中,创收不错的。
共享交通市场的兴败可能仅在一夜之中,目前更大的问题仍是市场自身的问题,仅靠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发展不会长久。